国信期货与云南普洱西盟马散村的故事
文/广东省分公司 杨程伟
2022年3月被公司选派到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动卡镇马散村开展驻村帮扶。入村工作以来我认真协助村干部开展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事宜。在工作中积极协助镇、村两级做好村里人口信息采集工作,深入采集马散村各个家庭的情况。
一、深入马散村记录三年行动监测和贫困户走访
3月29日开启了第一天的工作,我收到的任务是协助村干部收集贫困户和监测户的区间收入采集。这是一项非常艰巨和复杂的工作,需要每天跟随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一同去到村民家里。很快便遇到了第一个小麻烦:语言不通。马散村以伍族和拉祜族二族群众聚居,乡亲们以伍邦话、西盟话为主。走访前两户群众时,沟通完全不在一个频道。在镇村干部的“翻译”下,我很快了解了村民说的意思,交流虽是磕绊吃力,好在有村干部的翻译,终归可以互明言意了。
初到村上,这里地势高,有一望无际的山野,有纯朴而又憨厚的山里人…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“风景这边独好”。山里年轻人很少,留守村里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和幼童,他们平常以养猪养鸡、采茶为主,在村干部的介绍下村民见到我很是热情,在入户走访、路上巧遇时总是用充满热情的目光望着我。经过一个多月的信息采集,我发现生产生活设施落后是偏远山区的硬伤,虽然先进的生产工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,但受山地地形限制和成本限制,许多先进的生产工具依然无法在台阶山地大范围投入使用。城里人能够方便使用的网络、电视等信息流在农村绝大部分还不能方便使用,有农民兄弟和我开玩笑说很多地方打电话真正是“移动电话”因为不移动就找不到信号。而且物质生活简陋是马散村民的生活现状,一日三餐注重营养搭配好像是城里人的日常生活理念,但在贫困山村这都是奢望,为了农活、为了生计,简单煮一锅菜外加腌制的酱菜就是一天的食物,他们未曾拥有健康理念,他们只知道每天都要努力地工作去争取那微薄的收入。部分农民朋友世世代代习惯了与各种家禽牲口吃住在一起,满院子都是鸡粪鸭粪,满桌子都是灰尘苍蝇,看着他们黑漆漆的手端着从苍蝇堆里拿出的茶杯诚挚地邀请我喝水,看着他们憨厚的笑容,我毫不犹豫地接了过来。其实,他们还不知道环境卫生的重要性,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二、 走进茶林,体验“农活乐”
茶叶种植是马散村重要的经济收入之一。在忙完三年增收计划后,我跟随驻村队的叶英组长来到了她家的茶园帮忙采茶。喝茶是我作为一个潮汕人的一大日常爱好,但是我对茶叶的生产流程却是一窍不通,恰逢在马散村碰到茶叶采摘期,有幸被邀请一起体验采茶乐趣。我本以为采茶是件很悠闲、轻松的事情,真正体验过后才知道,采茶也是一件体力活,而且又不完全是体力活,如果用力过猛,茶叶容易磨碎,采不到完整的茶叶,而且采茶过程中要求脚力、腰力、眼力三者要协调一致,要不然,容易腰酸背痛,影响采摘效率,因此,采茶既是体力活,更是技术活。体验采茶过后,亲身感受到茶农的艰辛,也许,下次等我品茶的时候,会有不一样的感触。
三、 边境疫情防控,穿上白大褂守护边境安全
马散村地处云南和缅甸的交界点,自新冠疫情以来,当地政府要求边境村每周要进行两次核酸检测,确保当地疫情防控安全。这也给本就人员缺少、事务繁忙的当地政府加大了工作量。每周一和周四早上六点,和工作组人员布置好核酸检测现场,等待医护人员送来防疫检测物资后,我会来到马散小学为全校师生进行信息登记。确保每个人的信息准确,不出现漏。也是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和马散小学的师生们渐渐熟络起来,马散小学包含老师约160人,每个年级约25人,在交谈中在钟校长那了解学生们的情况,钟校说现在村上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不好,大多学生9年义务教育后都选择辍学务工减轻家庭负担,能读到大学的寥寥无几。学生们缺少对学识的追求,一些是因为环境的影响,还没有成年已经辍学在村里结婚生子了,一些是因为家庭负担不起读书所需的费用,听到这些我当时非常难过,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,孩子们不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走出大山,以后的日子很可能像祖祖辈辈一样一辈子待在大山里,想到这里心里不免阵阵难过……